首页

搜索 繁体

红楼之挽天倾 第768节(2 / 2)

&esp;&esp;林如海点了点头,说道:“齐大人现在在金陵,与南京户部协商,要拿回南京户部的盐引发放、核销之权给盐院,为着此事,已多有争执。”

&esp;&esp;贾珩道:“今年北方诸省普遍受灾,田粮之税又多作蠲免,北面还要用兵,盐税这边儿还是要好生整饬一番,充盈国家财用,不碍社稷大计。”

&esp;&esp;中原之乱的财政支出是宰了卫郑两藩这两头肥猪填平的,但杀猪过年所获浮财只能解燃眉之急,不能细水长流。

&esp;&esp;内务府的内帑在他的帮助下,陆续宰了三河帮与齐王、忠顺王两头肥猪,颇为充裕,甚至统筹了一部分银子供养京营兵马。

&esp;&esp;但户部的财政其实已经难以为继,这不是一个正常朝廷的财政收支。

&esp;&esp;杨国昌其实还是办了事的,在其人执掌户部期间,北方诸省因旱情拖欠粮税,皆有不同程度的蠲免,在客观上缓解了矛盾,又与崇平帝默契地压制南方士人,相当于官僚集团因地域利益分化,这也是比之平行时空的明末能撑到现在的原因。

&esp;&esp;嗯,现在还不到给杨国昌盖棺定论的时候。

&esp;&esp;林如海忧心忡忡道:“国家财用困窘,先前听齐阁老提及过,大体还是开源节流四字,两淮盐税能每年多收二百万两,才是长久之策。”

&esp;&esp;两淮盐税只是大汉几处盐场的大头,还有长芦等其他盐场,甚至云南也有井盐,比如雍正年间的李卫,就是尤擅捕盗、巡盐,先为云南盐驿道,后为布政使,然后到浙江巡抚,后来一直做到直隶总督。

&esp;&esp;贾珩默然片刻,忽而开口道:“如果仍无进展,等河务事罢,圣上许是会派我南下扬州,整饬盐务。”

&esp;&esp;“子玉,你要来扬州?”林如海心头微惊,有些难以言说。

&esp;&esp;“是啊,那时候估计就是腥风血雨了。”贾珩目光微凝,面色幽冷几分。

&esp;&esp;忽而想起先前的扬州知府袁继冲,回头可让锦衣府查查,总觉得此人不是什么善类。

&esp;&esp;林如海沉吟片刻,目光期待地看向贾珩,道:“子玉能来扬州,想来应能重定经纬,扫除积弊。”

&esp;&esp;不管是他,还是齐昆,面对利益纠葛重重的盐务都有力不从心之感,也就眼前的少年能做这件事儿。

&esp;&esp;贾珩叹道:“先等河务事毕,班师回京,京营这次抗洪事了,也当回京了。”

&esp;&esp;京营兵马长期在外,天子虽然不猜忌,但时间长了也让上下不安,而且军卒思归之心炽烈,长久不归,必然生怨。

&esp;&esp;两人说完公事,开始议起家事,林如海关切问道:“玉儿这些年在荣国府,可还好?”

&esp;&esp;贾珩轻声道:“林妹妹还好,以往身子骨儿有些弱,现在倒是好了许多。”

&esp;&esp;林如海笑了笑说道:“先前听玉儿在书信中提及过,她让子玉没少费心思,还请了宫里御医调养。”

&esp;&esp;这位林盐院倒也没有多想,因为贾珩一来已有家室,二来心底隐隐猜测这多半是冲着自己的面子。

&esp;&esp;因为道理很简单,到了贾珩这个地位,已经不能简单视为寻常少年,而应以贾族族长,宰枢之臣而论,一举一动都暗藏深意。

&esp;&esp;嗯……

&esp;&esp;贾珩轻声道:“林妹妹自来体弱,又只身在京,思亲心切而积郁,需得好好调养身子,姑父也要保重身子,先前贼人下毒暗害一事,我已着锦衣府暗中查访,等有了消息,就跟姑父言明。”

&esp;&esp;林如海点了点头,心道,关照黛玉果然是一多半因着自己。

&esp;&esp;贾珩道:“还有一桩事儿,需要和姑父言明。”

&esp;&esp;林如海闻言,诧异了下,静待贾珩所言。

&esp;&esp;贾珩沉吟了下,说道:“是贾雨村之事,其因薛家之事而丢官罢职。”

&esp;&esp;林如海道:“子玉先前以书信提及过,我倒未想到,他竟是那般人物。”

&esp;&esp;当初,贾雨村是黛玉的塾师,其上任金陵还是林如海写的举荐信,不过林如海也没有过多评价,只是当面表达了态度,并没有将这桩事放在心上。

&esp;&esp;贾珩徐徐道:“姑父,贾雨村丢官后,先到忠顺王府效力,忠顺王府与我贾家颇不对付,姑父也是知道的,不过忠顺王因皇陵之事而夺爵后,这贾雨村又转头投效了齐郡王府,现在齐郡王府担任主簿,齐郡王也与我颇有积怨。”

&esp;&esp;林如海闻言,面色微变,目中现出一抹关切,问道:“子玉如何与齐藩也有着积怨?”

&esp;&esp;这些都是先前在书信中未曾提及的秘事,至于忠顺王与贾家有仇,此事林如海自然心知肚明。

&esp;&esp;贾珩简单解说了下前事,道:“此事是齐郡王全无宗室气象格局,宫里也心知肚明,倒也不是什么大事。”

&esp;&esp;林如海闻言,目光微动,一时陷入思索。

&esp;&esp;怪不得如此年纪身居高位,只怕这条青云之路,不知遇到了多少惊涛骇浪。

&esp;&esp;“子玉你心头有数就好。”林如海想了想,开口说道。

&esp;&esp;这么一位军机重臣,也不需要自己提点,说不得他……

&esp;&esp;贾珩转而也不再提忠顺王,说道:“姑父在扬州巡盐经年,劳苦功高,等革除盐务之弊后,应该能迁调京城了,名列部堂了。”

&esp;&esp;林如海摇了摇头道:“如今盐法革旧布新,几是寸步难行,还要再看罢。”

&esp;&esp;就在两人叙话之时,一个丫鬟道:“老爷,姨太太说后厨已经准备好了晚饭,一会儿上过来,还请老爷和珩大爷用着晚饭。”

&esp;&esp;林如海微笑招呼道:“天色这般晚了,子玉留下用饭,边吃边谈。”

&esp;&esp;贾珩也没有推拒,与林如海一同坐下用着饭菜,又叙过一阵,这才离了扬州盐院。

&esp;&esp;而随着永宁伯以及内阁大学士赵默来到扬州办事,而永宁伯前往扬州盐院衙门拜访林如海的消息也不胫而走。

&esp;&esp;一些关系也渐渐摆在众人面前,扬州盐院的林如海,背后还站着一尊庞然大物。

&esp;&esp;神京城,宫苑

&esp;&esp;夜幕降临,一只只红色八角宫灯在巍峨、壮丽的殿宇下亮起,璎珞流苏在晚风的吹拂下轻轻摆动。

&esp;&esp;大明宫,偏殿中,内书房

&esp;&esp;光可鉴人的地板上倒映着女官、内监的人影,御桉之后,身穿黄色龙袍的中年天子,眉头紧皱,手中正在看着一封奏疏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